大家好诚信双盈配资,我是民间小俗事
文章开始前,先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的这三句吧。
《将进酒》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
这首传唱千古的名作,李白不仅用诗句述说了自己自信的性格、洒脱的生活。更是为我们诠释了“开元盛世”百姓的生活。
我们从小,语文书上的诗词大部分都是来自唐代,唐诗三百首更是家传户晓。为什么唐代涌现出如此多的著名诗人,那就不得不说到古代史上无可比拟的开元盛世。
展开剩余78%李白的一句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”在如今我们看来是句非常正能量的诗句,可放在盛唐那就最平常不过了。
据记载开元盛世期间百姓几代人都没有见过战争,当时不仅物价极低,务农都有的富余,更别论认真学门技术,那要像李白说的把花掉的钱赚回来,那简直不要太简单。
人民生活水平对比前朝更是拔高了好几个档次,如果出门旅游忘带钱都没关系,因为大家普遍都富足有余,上街吆喝几声,就有好心人过来帮助你,根本不用担心饿着肚子。
而自古以来哪个山头没有一两个山大王,山贼那是每个朝代都有的标志性罪犯,虽说李白是个剑客,可人在江湖飘,哪有不挨刀。
可盛唐就没有这种情况,据杜甫的诗中描述,盛唐的时候,一座小城市就人口众多,大家靠着农业都能富余,每年存进粮仓的米都堆得满满的,社会稳定,也就没有了罪犯,大家出门都不用挑好日子,想旅行就旅行。
忆昔开元全盛日,小邑犹藏万家室。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。九州道路无豺狼,远行不劳吉日出。—《忆昔二首》·杜甫
李白能活得如此得洒脱、自信,因为是因为他基本游遍了当时的整个唐王朝各个角落,见惯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,越发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,那不得及时行乐吗。
在现代人们为牛肉研究出了各种吃法,红烧牛肉、孜然牛肉、炖牛肉等等,可是要知道古代不比现代。
古代皇朝都以农业经济为主,而牛是农业最主要的生产工具,那时候的肉类来源一般是鸡、鸭等家禽,甚至唐朝以前私自杀牛都是要被处死的。
唐朝以后虽然律法宽松了些,可依然是要坐牢的。
而李白的一句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,难道他真的是喜欢杀牛烹羊作乐吗,当然不是这只是李白过过口瘾而已。
这也说明他的敢作敢想,思想开明,而思想上的开拓当然要依靠文化作基石了,而李隆基大力提倡普及教育,要广泛设立公私学校来保证人们有书可念。以至于盛唐的文化教育普及率非常高,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,连女子都可上学念书。
开元二十一年(733)五月敕:“许百姓任立私学,欲其寄州县受业者亦听。”(《唐会要》卷35)开元二十六年下令天下州县,每乡都要设置学校一所,以教授学生。—(《旧唐书》·玄宗)
生活在社会治安稳定,有书可念,家有余粮的开元盛世,也难怪唐代涌现出了那么多著名的诗人,留下那么多家传户晓的优美诗词,那是属于他们盛唐百姓自己的历史。
而每次一说起历史,谈到的总会是那些家喻户晓的名人,因为他们的经历更为精彩,所以他们被记录在了史书上。
可是上下几千年,那些在史书上没留下名字,被我们忽略的“路人”,太多太多了,就像我一样,将来的历史不会有我的名字,可我却真真实实地存在过,为了生活而努力。
在我看来,能和亲朋好友休闲地坐在阳台上,开心地吃点烧烤,喝两口啤酒,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盛世。
你认为的盛世是怎么样的?说说你的看法吧!
参考文献:《旧唐书·玄宗》、《唐会要》诚信双盈配资
发布于:天津市蜀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